【中國儀器網(wǎng) 能源環(huán)境】導讀:近日,來自《紐約時報》的報道稱,本來保障人們出行安全的機場安檢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可怕的危害——病毒。報道稱,根據(jù)相關科學家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用于盛放安檢物品的托盤上被多次檢測出病毒的痕跡,而且病毒種類及數(shù)量甚至超過了廁所。據(jù)悉,這項研究結果給相關科研人員提供了公共場合設計及衛(wèi)生技術改進的新思路。
事實上,對于公共物品的衛(wèi)生,居民一直抱有的是懷疑的態(tài)度,但這次的報道卻依舊讓讀者感到震驚,面對公共場合中可能含有大量細菌、病毒的物品,人們又該如何防患于未然呢?
從病毒危害淺談公共衛(wèi)生
需要說明的是,不是所有病毒都是有害的,但是那些有害的病毒卻給人類帶來過不少的麻煩。而如果要聊病毒的危害,其中較為嚴重的一部分就是病毒讓人類、動物、植物產(chǎn)生病變,而這些引起的終結果都是影響人類生活健康與品質(zhì)。
首先是病毒引起人體病變。生病應該是人體能夠直接感受到病毒威脅的情況之一了,與病毒有關的疾病有很多,它可能是普通的流感也可能是神經(jīng)組織疾病,如狂犬病。而說到病毒引起的病不得不提天花,不可否認在疫苗出現(xiàn)前,天花的傳染性及致死率足以給相關病毒冠以死神的名號。
其次就是引起動物、植物病變了。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一旦受到了病毒影響,對人類就存在兩種明顯的威脅。其一就是傳染性,病毒傳播性極強,而動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聯(lián)不可忽視。換言之,病變的動物和植物很有可能是病毒危害人體健康的潛在因素。此外,病毒還可能引起食物減產(chǎn),對居民的食物資源產(chǎn)生威脅。
病毒是一種需要寄生于活細胞的非細胞型生物,同時病毒又特別小,需要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這也使得公共物品成為了病毒“友好的中介”。很多時候,我們會以“是否干凈”作為判斷公共場合、公共物品的標準,但是,病毒并不能通過肉眼觀察到。換言之,即使你拿著發(fā)大鏡確認了物品的干凈,也無法確定上面是否存在治病病毒。所以小編以為,針對細菌的危害,現(xiàn)在公共衛(wèi)生存在的大問題是如何有效的從病毒層面判斷公共衛(wèi)生干凈與否。
有害病毒的防治 研究方法和研究病毒并行
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相關科研人員已經(jīng)衛(wèi)生技術及公共場合的設計上尋找減少病毒危害的方法,針對病毒防治,研究解決方法和研究病毒應該并行。研究解決方法不難理解,但為什么要研究病毒呢?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如果不了解病毒的機理,想要避免病毒防治和傳播幾乎不可能,就更不用談尋找解決方法了;另一方面,病毒本身也存在好壞,也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以小編前文提到過的天花為例。作為一種致命的疾病,解決天花問題的關鍵在于疫苗的出現(xiàn),而疫苗本質(zhì)也是一種病毒。研究病毒、運用病毒很多時候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解決問題的思路。
公共場合衛(wèi)生需要多方面處理
以目前的技術來說,想要做到實時監(jiān)控物體表面病毒情況,依舊不太實際,所以公共場合衛(wèi)生還是離不開多方面協(xié)調(diào)。一方面,公共物品應該定期消毒,并配備一定的輔助物品,譬如飛機、動車上洗手間提供的一次性紙墊;另一方面,養(yǎng)成居民的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居民因為“大大咧咧”而受到病毒傷害。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參考消息)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