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wǎng) 時事聚焦】將人體冷凍保存使其在未來的先進醫(yī)療科技下蘇醒是科幻作品的一個常見設定?,F(xiàn)實中也有很多人選擇在死前將自己冷凍,等待未來的復活。雖然以目前的科技人類還無法做到從冷凍中復蘇,但是對于某些遠古
微生物,即使經過幾萬年的時光,也同樣可以重新恢復生命力。2014年,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凍土冰芯采集到一種體型巨大的病毒。這種被命名為闊口罐病毒的巨型病毒在凍土中保存了三萬年依然具有感染能力。
在闊口罐病毒之前,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了兩種巨型病毒——擬菌病毒(Mimivirus)和潘多拉病毒(Pandoravirus)。巨型病毒的體型遠遠超過普通病毒。由于其龐大的體積和復雜性,研究者對于巨型病毒感染宿主細胞的過程仍然知之甚少。
近日,密歇根州立大學科學家團隊利用結構和組學技術揭示了巨型病毒感染細胞的關鍵過程。借助先進的
電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究團隊還開發(fā)了一種可靠模型用于研究巨型病毒,并且首次鑒定了幾種負責協(xié)調感染的關鍵蛋白。
為了解決病毒尺寸難以成像以及處于正確感染情況的病毒只占百萬分之一的情況,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新方法用于模擬感染階段。通過對不同的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嚴格的
化學和環(huán)境處理,模擬在感染過程中病毒可能遇到的各種狀況。然后通過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冷凍電子斷層掃描(cryo-ET)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在原子層面觀察病毒和蛋白質結構。
冷凍電子顯微鏡又被稱為低溫電子顯微鏡,是在傳統(tǒng)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基礎上增加了低溫傳輸系統(tǒng)和冷凍防污染系統(tǒng)。與X射線晶體學和核磁共振同為生物大分子結構研究重要方式。冷凍電子顯微鏡可以分析包括很多重要蛋白質,例如膜蛋白在內的大型、復雜和柔性的結構。這些結構通常無法結晶,因此不能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結構復雜,也不適用于核磁共振。冷凍電鏡技術發(fā)展迅速,在病毒、核糖體、線粒體等結構的研究中分辨率可以接近原子級,因此在結構生物學的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通過顯微鏡成像技術研究發(fā)現(xiàn),巨型病毒外殼的一個頂點上具有海星形狀的封蓋,這個封蓋被稱為“星門”。在高溫、高鹽和低PH的環(huán)境條件下,星門會被誘導開啟,釋放出病毒基因組,進而感染宿主細胞。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會導致不同的感染階段。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研究小組設計了一個模型,可以可靠并且高頻率地模擬病毒感染的不同階段并進行研究,極大簡化了后續(xù)針對該病毒的研究。
對巨型病毒的研究拓展了人們對病毒學的理解。與一般的病毒相比,巨型病毒雖然同樣只能在在活著的宿主細胞內進行復制,但是卻有著更接近細胞的結構。對巨型病毒感染機制的研究可能對生命起源的研究有所幫助。
資料來源:生物谷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