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材料化工】19世紀70年代,一種在未來直接改變人類生活形式的
能源被發(fā)明出來,這種能源便是電力。簡單的來說,電力是一種將電能作為動力的能源,而在其出現(xiàn)的這段不算短暫卻也并不漫長歷史中,電力的發(fā)明直接促使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推動與發(fā)展,也正是因為這次工業(yè)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而電力能源也成為了如今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主要且重要的能源形勢之一。
而對電能的運用又離不開另一個詞——導體。導體泛指一些具有傳到電流的能力且電阻率很小的物質,早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導體對于使用電能的產品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們擔負這將電流引入產品內部、在產品內部輸送電流等功能。如果把電比作
電子產品的“血液”,那么導體或許就是電子產品的“血管”了。
當然導體也并非沒有電阻,通常來說,在電流輸送環(huán)節(jié),導體的電阻越小,輸送過程中產生的損耗也就越少。當然實際輸送過程中產生的損耗還與電壓有一定的聯(lián)系,變電站的工作之一便是通過改變電壓來減少電能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消耗,這里就不深入了。
簡單的說,在保證其他變量的情況下,減少導體電阻便是一定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率。這也是為什么導體作為材料學中的一環(huán),長期被關注的原因之一。不同導體,電阻不同,而事實上溫度的變化也會影響導體的電阻,像是金屬導體的電阻率一般隨溫度降低而減小。而在這個前提下,又有一種特殊的材料被業(yè)內廣泛關注,這種材料便是——超導體。
超導體是一種特殊的導體材料,這種材料的特點主要有兩個。其一便是在特定溫度下,電阻可以視為零(無限接近于零),其二則是完全抗磁性。而這兩個特性也決定了超導體的幾個重要發(fā)展方向,即大電流應用、電子學應用和抗磁性運用。
雖然說得簡單,但是過去超導體材料卻始終面臨一個問題——溫度限制?,F(xiàn)階段幾乎所有的超導體,它們的臨界溫度都無法輕易達到,這也使得想要運用它們的超導性難上加難。不過,近在新材料領域,似乎有了新的進展。
近日,英國媒體發(fā)布了一則報道,其中提到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的一個團隊通過利用金剛石擠壓碳、硫和氫成功在15攝氏度的條件下測出了超導性。當然由于苛刻的壓力要求,以及材料中碳、硫和氫構成仍處于未知,因此該超導體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被完成。
但是換個角度來說,這個實驗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常溫超導體是可能存在并且可以被制造出來的,也就是說,對于民用超導排斥型磁懸浮列車、納米計算機等曾經天方夜譚的設想,未來也是有可能實現(xiàn)的。
換言之,隨著科研技術的發(fā)展,科研儀器的進步,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室溫超導體真的可以問世,而當哪一天到來,包含航空航天、地質研究、工業(yè)生產、能源發(fā)展等多個領域都會受到影響,超導體或許能真正掀起一場能源變革的風暴。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